神采飞扬红花郎

    2009年,郎酒冠名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会,红花郎名声大振,人们沉浸在晚会的欢乐之中,郎酒也潜移默化地深入人们心中。正月十五过后,朋友第一次聚会,由我担任“轮值主席”,我特地买了两瓶红花郎酒助兴,以延续节日的欢乐。
   
经过两场晚会的熏陶,我对红花郎酒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好感,经常拿在手上细细品味,并查阅有关资料,对酒名、字、瓶进行初步赏析。郎酒产于四川古蔺二郎镇,原名“回沙郎酒”,其中“沙”指高粱,“回”指反复发酵、蒸煮过程,这是以制酒工艺命名的。上世纪30年代初改称“郎酒”,这是以地名命名的,此名更简洁、响亮。古蔺二郎镇与贵州茅台镇虽各属一省,但相距仅40公里,被人们誉为缀在赤水河项链上的两颗宝石。郎酒的“郎”字,看上去遒劲有力,雄健豪迈,有“喝不够的酒,看不够的郎(字)”的美誉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郎酒的“郎”字并不是某书法家挥毫写就的,而是制作出来的。
   
上世纪80年代初,郎酒厂更换商标,在全国范围征集了很多著名书法家写的“郎”字。但现在我们看到的“郎”字是由当时宜宾市印刷厂工艺美术师吕卫平设计制作的,其蓝本由四川美院一位教授提供的。
   
除了字以外,红花郎酒酒瓶的型、色、花也叫人越看越喜欢。

瓶材为瓷质,高23厘米,其中颈高10厘米,圆足、直口、长颈、溜肩,肩以下渐丰满。通体仿佛是一个红色的宝葫芦、一道时令瓜果菜,业内人士称作胆瓶。它打破了郎酒沿袭多年的传统瓷化玻璃质地、圆柱形、大贴标的模式,展示给人一种全新的形象。红花郎酒瓶的红颜色是典型的中国红,红得纯正、艳丽,象征着喜庆、吉祥。
   
而“花”是缠绕着瓶身的佛教中的宝相花,花为金色,亮丽辉煌。整个瓶凸显“郎”气十足,阳刚、健美、时尚、豪气,从瓶顶到瓶腹、瓶足、瓶底都不离“郎”。瓶盖顶端凸刻着“郎”、瓶中是一个硕大的“郎”字、瓶下端署名为“四川古蔺郎酒有限公司”、瓶底款又是“郎酒集团专用”等。
   
我从有关资料上看到,这美瓶有其集团董事长汪俊林的一番苦心。多年前在香港的一个饭局上,他看到一个金色的酒瓶,别人喝酒,他却只要空酒瓶。之后,在他的创意下,他们公司的主创人员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卢尚平一起攻关,研制成红花郎酒瓶。此“郎”不仅吸引了大批饮酒者,连女士们也产生特殊的好感。据说几位著名女作家方方、蒋子丹、赵玫给郎酒的题词是“郎酒比郎好!”这可不是笑话,是发自内心的声音。在通常情况下,“郎”和“郎酒”一为人,一为物,是不好比的,然而在这里却比得如此绝妙,反映出女作家们的睿智、豁达、泼辣、浪漫,是表达爱的一种双关语,即对郎的深爱和对郎酒的厚爱。
  &nbs文章来源华夏酒报p;
这真是神采飞扬中国郎!


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《华夏酒报》。
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,请订阅《华夏酒报》,邮发代号23-189 全国邮局(所)均可订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