潇潇洒洒买福酒

    “叮呤呤,叮呤呤……”一个来自川西的长途电话,告知我订购的一箱“福”酒到货了。
    放下电话,我即刻打车将酒取回,拆包欣赏一看:好美啊!难怪不少藏家争相抢购呢!
    这酒名叫“中华福酒”,造型为“福”字,是一个鎏金行草的立体大“福”字,金光闪闪的“福”字,带着酒香展示在眼前,让我一阵欣喜。邀来本市几个痴迷收藏的知已共赏,居室内即刻充满了浓浓的“喜气”。说话间,夫人已备了几碟小菜,此时,当然少不了“福”酒的陪伴。一时间,推杯换盏喜气洋溢,赞美之声不绝。
    “福”,《韩非子》一书说:“全寿富贵之谓福。”从福字的结构来看,福字由“示、一、口、田”四个字组成。示,古时指地神。田,通“知”,又通“畋”,即耕种、打猎。通过种田、打猎和神灵保佑,有衣穿,有饭吃。这就是本初的“福”。     
    当今,人们对“福”的追求层次不断提升,福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,从物质领域延展到精神领域。收藏一个心仪的物件感受是一种“福”,欣赏一件如意的作品感受是一种“福”,领略欢聚喜庆又是一种“福”。中华福酒,以其绝妙的设计,把传统文化与酒文化融合,给我们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,让我们沉浸在“福”的氛围中,这真该感谢创作者精美的创意。
    我的家乡是个酒乡。上世纪中后期,我所居住的镇上就有数家酒坊。不过,它们都只产酒不卖酒。而镇上的几家小店铺,只卖用大坛子盛装的散酒,既没有品名也没有包装。儿时常到临近酒坊开设的酒铺替爷爷打酒。酒铺那个能盛几百升的大酒坛,上面盖着个布垫子,垫子一掀,一股酒香立马窜到我的鼻子里,至今还记忆犹新。大婶用竹制的酒端子从酒坛里舀酒,再倒向插在酒壶口上的漏斗里,几个酒端子大小交替上下飞舞,醇香的美酒一会儿就灌满了一酒壶。她舀酒所用的量具叫酒端子,是取竹节的一部分,一边留着细长的柄,制成带把的竹筒子,随竹子的粗细、长短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容量,有一两的、二两的、半斤的、一斤的不等。那时的酒企业不知道用文化包装“引导”消费,经营方式粗放,消费者仅追求温饱追求实惠,经营过程和消费过程都非常简单。
    现在的酒企和酒商,经营思想和策略已发生质的变化,知道利用酒体之外的因素促销自己的产品,用精美的包装和丰富的文化吸引消费人群,不仅仅在“卖酒”,还在经营和推销文化。像我这样的“消费者”千里迢迢购得此酒,并非是偏爱它醇香的酒质,而是被其独特的酒瓶文化所吸引,被博大精深的“福”文化所吸引。

文章来源华夏酒报


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《华夏酒报》。
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,请订阅《华夏酒报》,邮发代号23-189 全国邮局(所)均可订阅。